集團動态

Current Events

打造特色運營體系,賦能文化企業發展 ——經濟日報創新園區發展紀實

時(shí)間:2023/03/13 作者:

經濟日報文化金融融合創新園(以(yǐ)下簡稱:經濟日報創新園)坐落于(yú)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号院,運營面積3.5萬平方米,由文投集團下屬文金公司運營管理,是(shì)一(yī / yì /yí)家以(yǐ)文化創意爲(wéi / wèi)核心、文化内容創作生産爲(wéi / wèi)主旨、金融融合爲(wéi / wèi)助力的(de)綜合性文創園區。


一(yī / yì /yí)、打造特色運營體系


(一(yī / yì /yí))首創“公共服務包”運營模式,精準服務企業發展。整合多家專業服務機構及專家導師優勢資源,爲(wéi / wèi)園區企業提供資本市場上(shàng)市咨詢、大(dà)數據智能服務、高新企業認定、創業輔導培訓等服務,并創新整合爲(wéi / wèi)包含業務類、服務類、資本類三大(dà)類的(de)“公共服務包”,在(zài)企業入駐園區時(shí)展示更多服務可選項,爲(wéi / wèi)企業發展量身定制、提供精準服務。


(二)推進數智園區建設,數字賦能中小企業做大(dà)做優。以(yǐ)數字化轉型爲(wéi / wèi)契機,搭建了(le/liǎo)包括服務包小程序智慧管理平台、科技項目管理平台、文創企業公共信用服務平台等十大(dà)服務平台,爲(wéi / wèi)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的(de)發展環境和(hé / huò)便捷服務。


(三)促進文化金融統合,幫助企業有效降低運營成本。協調對接各級政府職能部門,爲(wéi / wèi)園區企業發展出(chū)謀劃策,多次協助企業成功獲得市級文化産業政策補貼達100萬元。幫助企業對接融資機構及銀行等,爲(wéi / wèi)企業拓寬融資渠道(dào)、解決融資難題、降低運營成本,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。


二、園區運營成效


(一(yī / yì /yí))深耕專業運營,經濟效益顯著。自2015年運營以(yǐ)來(lái),始終保持良好的(de)出(chū)租率,園區業務一(yī / yì /yí)直穩步發展,第二年便實現盈利。入駐企業共91家,文化科技類企業76家,占比83.52%,其中,上(shàng)市企業6家,專精特新小巨人(rén)企業2家。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5,685.93萬元,利潤總額5,060.24萬元。疫情影響下,各園區空置面積及企業換簽率明顯上(shàng)升,經濟日報創新園區仍努力維持入駐企業粘性,同時(shí)引進文化傳媒、出(chū)版發行、文化科技融合、文化金融融合等優質重點項目和(hé / huò)頭部企業。


(二)踐行國(guó)企擔當,社會效益突出(chū)。曾兩次承辦北京文化創意大(dà)賽,并榮獲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(dà)賽最佳組織獎、最佳衆創(文創)空間獎;2019北京文化創意大(dà)賽西城區北京文化創新工場分賽場,多次征集企業積極參加“文博會”、“服貿會”等大(dà)型市級文化活動;2020年,被認定爲(wéi / wèi)北京市級文化産業園區示範園區(提名);2021年,被認定爲(wéi / wèi)中關村西城園2021年度創新孵化平台;2022年,再次被認定爲(wéi / wèi)北京市級文化産業園區。先後獲得中關村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創業孵化資金專項資金補貼、中關村現代服務業創業孵化服務能力專項資金補貼、北京市級文化産業園區公共服務資金補貼等,共計獲得專項資金補貼189.32萬元。在(zài)疫情期間,協助企業申報“房租通”和(hé / huò)“投貸獎”等政策支持,成功獲得貸款貼息、融資租賃補貼等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補貼,先後爲(wéi / wèi)園區55家企業減免租金1050萬元,積極踐行國(guó)企擔當,始終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(yī / yì /yí)。


三、園區發展思考與對策


(一(yī / yì /yí))要(yào / yāo)促進“文化+科技+金融”強聯合。結合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功能區政策要(yào / yāo)求,聚焦文化中心建設,引進優質“文化+”企業入駐,積累文創資源及産品,吸引文化企業和(hé / huò)相關科技企業、投資機構向園區集聚,持續增強金融和(hé / huò)科技賦能,創造更大(dà)集聚力。


(二)要(yào / yāo)不(bù)斷打造産業聚集高地(dì / de)。圍繞首都“四個(gè)中心”建設,聚焦高精尖業态,以(yǐ)文化産業政策扶植和(hé / huò)企業資源爲(wéi / wèi)依托,加強園區招商标準化體系建設,大(dà)力引進産業中的(de)龍頭企業、高新企業及各類優質企業,整合優質資源,發揮引領帶動作用,形成縱向上(shàng)下遊、橫向配套的(de)産業鏈條,有效推動産業集群的(de)形成。


(三)要(yào / yāo)推廣“公共服務包”特色運營模式,搭建公共服務平台。不(bù)斷完善園區運營規劃、産業規劃,充分發揮“一(yī / yì /yí)站式、管家式”産業服務功能,搭建自有賦能平台、培育品牌文化活動、引領園區“公共服務包”體系建設,形成可複制、可推廣的(de)運營模式,并有效推動智慧園區、綠色園區、低碳園區建設,提高企業的(de)綜合貢獻率,努力培育出(chū)更多的(de)瞪羚企業及上(shàng)市企業。依靠宣傳系統平台影響力,加強宣傳,提升品牌美譽度,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和(hé / huò)競争力的(de)文化産業園區。